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石田法薰禅师行状淳祐十年五月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
师名法薰号石田眉山彭氏。
灵隐瞎堂远公淳熙间诏问佛法,奏对称旨,赐号佛海禅师,其族祖也。
师生而敏,三四岁时,见佛僧即知礼敬。
年十六,恳怙恃欲出家,往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
自知慕禅宗,二十二薙发受具戒,曾振策而南,道湖湘,访诸祖遗迹。
初道吾,吾嗣诸禅师石霜,相距百二十里,朔望必步往拜吾之塔,耄犹不辍。
一夕大雷雨,塔自迁就之,至今号雷迁塔。
师因作礼,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肆乖张。
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
师名因是著。
江西疏山柏庭文、坏衲琏,咸延留之。
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空叟印于鄮峰,职师悦众。
已而闻吴门穹窿破庵禅师道望,遂往依焉。
一见则为法器。
室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师云:「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
破庵阴奇之,每于日用语默,故起其疑,师于是决志依栖,时咨询。
无准范日相激砺期餍心。
破庵吴兴凤山资福,俾师知藏,偶闻举锯解秤锤,跃然开发,平昔疑滞泮然矣。
破庵尝曰:「二人者堪为种草」。
盖指师与无准也。
自是声烨然丛林中。
居无何,资福散席,师遍游诸老门庭,见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咸谓其从作家炉鞴中出,自不同也。
后之霅川道场,方憩,宿觉主人无传宗知之,即挽以分座,一众悦服。
俄出世苏之高峰,辨香为破庵拈出,高峰蕞尔刹,劳苦戢缩,以身率之,未三年为改观。
次迁枫桥,众绳绳然,有辈行高德高原泉、无准、即庵觉、石溪月五六人,相伴而住,提持擎展,厥响益宏。
钟山虚席,庙堂精选择,乃以师补处。
宝庆元有旨,迁南山净慈端平二,复有旨迁北山灵隐
两山居各十年,牧万指如一,易腐挠为壮丽。
每念灵径中途,水云憧憧,迥无食息地。
嘉熙庚子之饥,锐欲创接待,遣其徒可仍相攸西溪闲林间得坞焉,地主因以施,遂倾衣盂辨集之。
请移宝寿院额租入,不令过肆伯,或以问师,师曰:「吾为防道者设耳,过则萌后人侈心,而动观望」。
周防为远计如此。
淳祐甲辰季春望,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唤什么作本,唤什么作末?
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
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嗣法师俊绘师像求赞,有云:「末后一句,分付厨山」。
众颇讶之。
明日忽示疾,又日退而归宝寿,趣辨终焉。
丞相京尹山勉留,至三返,因举天童痴绝冲自代。
明年孟春十一日,索浴净发易衣,趺坐而终。
龛留半月,承痴绝径山无准、净慈北涧以师全身窆于院之后山,不违师意也。
寿七十五,腊五十三,嗣法三十馀人,度弟子二百五十三人。
有《五会录》二卷,五堂程沧洲为序,已锓梓行。
师貌古性直,音韵朗畅,临事有定,见而能断。
护常住不啻目睛,而不容人之私,慈恕而行,故久而人思之。
呜呼!
为人师者无它道而已矣,若夫涉世之法,固土苴绪馀耳。
然忽弃不省,则吾事不立,古之人未尝有所偏也。
师握麈为人,则机不容凑泊,兴事莅众,则明不容欺蔽。
五迁望刹,阅三十有二年。
其策励衲子,面目严冷,斤其外求,激其自到,当时或不怿而去,久而后知其真实相为也。
垂示机语,当时或不乐为传称,及示寂后,惟恐其尽见也。
故江湖谓师死后道行,亦其兴造实诣,有弗容磨灭而然耶。
撙节而足用,审量而计功,虽有大兴建,一毫不以干人。
见它处持疏鹭候人门,呫嗫纵臾,以希施予者,直鄙而笑之。
而土木金碧,在处成就,南北两山殆遍焉。
北山又增寘溧隔,上腴贰千馀亩,皆它人所难,而师出于游戏。
至词章骈俪,丛林所需者虽不从事乎此,或有所为,操笔立就,敷腴调畅,非凡浅者所能到也。
末叶彫零,人物眇然,长于此或短于彼,若师者可谓兼之矣。
士大夫以此道扣击者,未易殚举,而少保孟无庵为尤密,至受衣而称得法,岂无自而然哉!
兹余客北山,师之徒可述与师之孙不眛过余而言曰:「子昔从吾师于净慈,其出处始末知之悉矣,盖有述焉」。
义不得辞,故为直书其行事之迹,以详告后之人。
若夫掇其大者,铭以垂,则已属左史杨公大手笔云。
淳祐庚戌仲夏四明比丘大观谨状。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末,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七套第二册。
孟知祥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省所奏。
东川董璋
爰自为邻。
从初不睦。
尝厚诬于表疏。
每深閒于朝廷。
欲窃兵权。
来并土宇。
忽去年四月二十八日暴兴兵士。
至五月一日骤入汉州
寻差马步都指挥使兼知武信军节度留后李仁罕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兼知宁江军节度兵马留后张知邺衙内都指挥使兼知昭武军留后李肇等各于界分警备。
又令副使权知武泰军节度留后赵季良在府巡守
左厢马步都指挥使兼知保宁军节度留后赵廷隐先次部领兵士三万人出次新都
卿自统领衙队二万人骑继进。
至三日交战。
杀败董璋
斩首万馀级。
执八千人。
擒贼将校八十馀员。
甲马七百匹。
收衣甲器械十万事。
董璋与男光嗣
四日巳时走入东川
陵州刺史王晖父子首级。
来献军门。
寻收下东川城
又奏。
夏方议赏功。
文武将吏等众意难违。
巳取六月十一日权兼东川指挥
公事具悉。
朕以董璋位列山河。
名兼将相
全昧输忠事主。
以礼睦邻。
辄恣凶狂。
拟谋吞噬。
谮卿则妄呈章奏。
诳朕则欲窃兵权。
奸计未成。
贼机寻露。
既无閒于搆惑。
唯有志以攻侵。
卿虽认包藏。
久从含忍。
但务戢兵而静治。
只期应敌以禦冲。
俟落彀中。
即加剪扑。
若居度外。
且示协和。
董璋果出妖巢。
暴兴叛党。
忽犯成都之境。
骤踰汉郡之疆。
蚁聚蜂屯。
鸱张豕突。
谓锦川而可取。
谓天网而可逃。
及卿密运戎机。
大张军势。
剑戟川排而亘野。
旌旗云布以蔽天。
鹅鹳才交。
豺狼巳殄。
弃甲者追擒既尽。
投罗者剿戮无遗。
寻迫元凶。
遁归孤垒。
不暇守陴而恸哭。
便当传首以迎降。
恶蔓顿除。
祸胎全拔。
永肃潼江之波浪。
尽收郪道之封疆。
不有贤良。
谁分忧寄。
傥非英特。
孰静方隅。
纪功而焕耀旂常。
载德而辉华册。
捷音初至。
庆快良深。
嘉叹之馀。
旌酬是切。
况闻众恳。
巳请兼权。
实契朕怀。
即加真命。
其为眷瞩。
无忘寐兴。
其立功将校权兼留务李仁罕张知邺李肇赵季良巳下。
咸著忠良。
亦须正授。
续行渥泽。
相次奖酬。
想宜知悉。
华亭西寺无尽灯记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北涧集》卷二
作光明供,供养中最。
猎人之箭,洞犀贯革。
尘龛佛灯,耿耿欲灺。
箭以剔灯,天眼證通。
况夫南亩膏腴,基一兰若,无尽光明。
吴氏子某有田一顷强半,耕而穫之,数十口可以无饥。
不以养数十口之家,而以为一灯之施者,独何如?
盖其畴曩有事于补陀大士,如谷答响,如水涵月。
苟其棼虑杂想,隐慝潜耻,不尽澡雪,而欲造夫纯诚之地,何以感格玄觉如此其著?
施所难施,不为难者,殆非偶然。
咨尔妙朴,盍思其难,谨终如初,俾冥者明,明终不尽。
日月薄蚀,此灯长照;
风雨如晦,此灯不夜
蒙斯光明,若彻蒙覆,若披云雾
作此施者,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尔时妙朴从座而起,稽首北涧,请说是法。
北涧默然,遣化菩萨,其名曰颖,于四众前作如是言:「田而耕,续光嗣明,乘月之亏,持月之盈。
耕而稼,智烛弗灺,转空为昼,破暝于夜。
稼而穫,是诹是度,以绵以延,毋止毋作。
穫而廪,歌丰庆稔,受者无心,施者奠枕」。
时化菩萨作是说已,举以授朴。
既授朴已,作礼而去。
孟知祥唐明宗奏状 五代 · 李昊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伏以故东川节度使董璋
与臣为邻。
从初不睦。
常厚诬于表疏。
每深间于朝廷。
欲窃兵权。
来并土宇。
及审圣听不惑。
物论难从。
臣合此时奋激骁雄。
诛殛奸宄。
寻属陛下翠华外驻。
黄屋未安。
舍亦何伤。
剋之不武。
用是益劳宵旰。
因议寝停。
虽隐忍以累年。
且参商而终日。
其后故臣安重晦
特承君宠。
恣弄国权。
窥剑外之有萌。
示寰中之无畏。
□料圣君之意。
必推亡以固存。
其如倖臣之言。
恐怒众而难犯。
臣与董璋
爱以暂合。
和而不同。
虽玉帛之交驰。
岂心貌之相类。
诚知蕴蓄。
且务包容。
傥敢飞飏。
必当扫殄。
董璋今年四月二十八日
暴兴兵甲。
五月一日
骤入汉州
臣其日先差昭武军节度兵马留后兼左厢步军都指挥使赵廷隐
总领三万人骑。
发次新都
臣自统领衙内亲军二万人骑继之。
俱列营于弥牟镇北。
至三日诘旦
结其大阵。
俟剿元凶。
董璋午时
敢领妖徒。
来当锋锐。
臣则亲驱戈甲。
赵廷隐手奋鼓旗。
一击而鱼溃鸟离。
四合而豕分蛇断。
斩首一万馀级。
执俘八千馀人。
生擒贼中都指挥使元瑰衙内副都指挥使董光演。
及以下指挥使都头八十馀员。
夺下甲马五百馀匹。
收获衣甲器械十万馀事。
其馀逆漏之徒。
寻令搜捉并尽。
董璋只与亲男衙内都指挥使光嗣并从骑二人。
罄马而奔。
弃甲而遁。
抚只轮而掩泣。
视乱辙以咸哀。
乌江之死所不遥。
赤壁之惭颜更厚。
臣幸以疾雷之势。
破其急电之机。
臣便统领大军。
压背追袭。
董璋四日巳时
走入东川
至午时
有前陵州刺史王晖
知窠巢之已倾。
验城池之不守。
枭斩董璋父子首级。
相次迎献军门。
径进师徒。
收下城垒。
平定一方之众。
止于四日之间。
莫不遐仗皇威。
戡除邻秽。
臣方以自违君命。
未达臣诚。
捷音虽审其风驰。
奏疏未遑于羽插。
岂谓皇帝陛下才聆动静。
遽轸忧劳。
遄降使臣
特颁明诏。
董璋之奸罪。
勉微臣以削平。
仍敕军前。
俾施掎角。
并得暗合方略
显应神机。
更无唇齿之虞。
股肱之寄。
明堂赦文元祐元年九月六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门下:圣人之德,无以加孝;
帝王之典,莫大承天。
朕以眇眇之身,茕茕在疚。
永惟置器之重,惕若临渊之深。
承明继成,思有以迪先王之烈;
绍志述事,未足以慰天下之心。
仰系母慈,总揽政体。
缉熙百度,和乐四方。
赖帝贶临,海县宁乂
三垂之兵靡警,万邦之年屡丰。
庶几大同,光嗣成美。
深惟六圣之制,必躬三岁之祠。
惟兹肇禋,属予访落。
丧有以权而从变,祭无以卑而废尊。
言总章,古重宗祀。
以教诸侯之孝,以得万国之心。
我享维天,下武文王之典;
大孝严父,孔子周公其人。
追惟先猷,尝讲兹礼。
包举儒术,咨诹缙绅。
刺六经放逸之文,斥众言淆乱之蔽。
嘉与四海,灵承一天。
显庆之兼尊,隆永徽之专配。
成于独断,畀予冲人。
遵遗教于前,著成法于后。
涓选吉日,裒辑上仪。
奉罍琳宫,奠玉路寝。
神之吊矣,燕及皇天;
谁其配之,既右烈考。
于时夙斋辂之驾,被衮冕之章。
备庶物之微,追三牲之养。
灵游而风马下,孝奏而日月光。
惕然履霜,讵胜悽怆之意;
僾然出户,如闻叹息之声。
秩祜赉我思成,侍臣助予恻楚。
既迄成于熙事,敢专飨于闳休
宜布洪恩,以暨诸夏(云云。)
于戏!
汉庭祀帝,著于即阼之踰年;
唐室施仁,固以御门之吉日。
盖礼盛者文缛,泽大者流长。
尚赖文武之英,屏翰之隽。
协恭致治,以辅邦家。
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铭970年9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一、《徐公文集》卷一六、《全唐文》卷八八六、民国《潍县志稿》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公讳熙载,字叔言
其先南阳人
《传》称武王之穆,《诗》美韩侯受命。
晋以六卿升降,汉以三杰重轻。
至东晋末,征西从事延之以忠义之节,践艰屯之运,避乱远徙,遂家昌黎
馀庆流光,最为繁衍。
曾祖钧,太仆卿
祖殷,侍御史
光嗣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故又为齐人。
公秉夙成之智,负不羁之才,文高学深,角立杰出。
年始弱冠,游于洛阳,声名蔼然,一举擢第。
同光之乱,藩郡崩离,公以国难方兴,家艰仍构,瞻乌择木,杖策渡江。
烈祖高皇帝纳麓在辰,侧席时彦,得公甚喜,宾礼有加。
于时有吴肇基,庶事草创,公以俊迈之气,高视名流。
既绛、灌之徒弗容,亦季、孟之间不处。
校书郎释褐,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公亦怡然,不以屑意,咏风月,游山水而已。
中兴受命,上嗣抚军,以公有七子之才,膺四友之拜,徵为秘书郎,掌东宫文翰。
元宗深器之,及践位,以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又以大礼繁叠,加太常博士
时有司议孝高宜称宗,司门郎中萧君俨上疏论之,公与给事中江君文蔚协同其议。
凡书疏论难,皆成于公手。
由是庙号尊谥定于一言,君子以为真博士也。
顷之,以本官权知制诰
初,公但以文章际会,未尝与政。
及其当惟新之运,感知己之恩,未及听政,章疏相属,或驳正失礼,或指摘时病,由是大为权要所嫉,竟罢其职。
丞相宋公,朝之元老,势逼地高,公又廷奏党与,词旨深切。
天子优容之,而用事者滋怒,旋贬和州司士参军
数年,移宣州节度推官
徵还,复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史馆修撰赐紫
俄拜中书舍人,从时望也。
公虽才识优赡,而质性疏散,凡在位者,道复不同。
于是深居移病,罕与朝谒。
时兵兴之后,国用不充,公援古酌今,请以钱为币。
时献封者甚众,元宗独以公议为长,即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今上践位,改吏部侍郎,兼修国史
初,铸钱之作也,自宰执而下,相与沮之,故百司不供,久未能就。
上为之晓譬事理,亲加督责,而公犹不胜其忿,尝因对见,声色俱厉,因徙为秘书监
不逾年,复拜吏部侍郎
新钱既行,大济经费,诏赐钱二百万,拜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公少而放旷,不拘小节,及年位俱高,弥自纵逸。
拥妓女,奏清商,士无贤愚,皆得接待。
职务既简,称疾不朝,家人之节,颇成宽易。
虽名重于世,人亦讶其太过。
上不得已,左迁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
于是谢遣妓乐,单车首路。
留之未几,复为兵部尚书学士如故。
是时岁比旱歉,主上忧勤,公复论刑政之源,明防救之术,又上《格言》五篇。
手诏嘉纳,即拜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
初,上选近侍数臣直宿禁中,常御光政殿召对,夜分乃罢,故命公此职,以宠异之。
霖雨之望方深,钟漏之期遽逼。
春秋六十有九,庚午岁秋七月二十七日没于京凤台里之官舍。
上省奏震悼,为之涕流,有司奏当辍朝三日,
林提学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一、《毗陵集》卷一一
窃审褒承帝渥,就领使华。
董正师儒之联,振明庠序之教,允符公论,同极欢悰。
恭惟某官学极渊源,文参经纬,奋扬贤业,光嗣家声。
早阔步于词林,即横翔于英彀。
雍容学省,夙倾衿佩之心;
留滞泮宫,久郁󲦤绅之望。
惟义所在,与时偕行。
果协佥言,寖基钜用。
星轺临遣,虽暂寄于行台;
文陛对扬,谅已膺于前席。
某猥缘寒陋,特眷怜,逖闻用之则行,几欲喜而不寐。
山川悠远,益睽眉宇之瞻;
竿牍叙陈,难极心旌之恋。
静言抃蹈,实倍等夷。
张光祖光嗣字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四
张公载之二孙,其仲曰光祖,其季曰光嗣,皆好文学
其季与山谷游,事贤而友仁,可好也。
其仲因季而与山谷通书,而问字于山谷
山谷曰:古者公子公孙能世其家者,以王父字为氏。
公载之二孙皆贤,故以其王父字别之,字光祖曰载熙,字光嗣曰载晖。
又为之彰其说:古之人以为行其所知则光大,不在于他,在加之意而已。
夫其行义可以追配前人,光祖之谓也。
其功烈可以贻其子孙,光嗣之谓也。
《诗》曰:「学有缉熙于光明」。
缉熙亦光明耳。
夫能广其光明,惟学而已。
《易》曰:「君子之光有晖,吉」。
夫充实而无憾,则其光有晖矣,故字之如此。
念祖不熙则责之学,遗后无晖则责之行。
予以强学力行责二子,他日不使予为不知言可也。
左藏库使宣州党君墓志铭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四
党侯,河中河西人,而长于京师
进士举不利,以小校王韶秦凤,入熙河,每战辄有功,三迁乃得下班殿侍、权邕州永平寨
押伴交州奉使到阙下,河东安抚使曾布奏充准备差使,权石州葭芦寨兵马监押,充河东第九将部将
又差权吴堡寨、麟州神木寨。
枢密院批状指挥发遣赴阙陈边事,党侯言:「西夏得并敌之利,而诸路无先发制人之兵。
大概制贼之道四:一曰大举,二曰浅攻,三曰进筑,四曰招来。
往者病在用其一而废其三,故无全胜之威,以制其敝。
窃谓四者不可废一,但有先后缓急,因贼强弱之形而制之」。
朝廷录其言,行下诸路,乃授河东第六副将,改第二副将
元符初,乃知横州
安化蛮犯宜州州将杨应辰射中臂,不能军,经略司以党侯对移,领溪洞司事。
贼退,又受其降,乃复还横州
崇宁初,竟用党侯守宜州
安化蛮又犯省地,侯与东上閤门使统制黄忱战胜于卸甲岭,安化三州一镇皆降。
于是策其茂功,迁皇城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盖崇宁元年也。
下班殿侍,十八迁而至于此。
凡迁官,多以战功超资减年,略无一官以岁月积也。
明年,迁左藏库使,而卒于宜州管下,实八月丁卯,享年五十有四。
初室曹氏,蓬莱县
继崔氏,长安县
四男子:曰涣,三班奉职
曰淳,三班差使
曰湜;
曰泽。
五女,嫁进士曹錞,数月錞死,今归在室;
馀未笄。
孙男女四人。
党侯年二十馀从军,在军中三十年,常以不欺立名节。
及其为州,奉身洁清,不取秋毫。
为吏无日不勤,曰:「不如是,不足以报国」。
省阅狱讼,事如毫发许不当情,终不快,曰:「不如是,民不得其所」。
事有利于物如拳,而犯法如,终不为,曰:「法不可不守也」。
责僚属以名分甚严,而未尝以细故使得罪去也。
捐馆之日,歛无复衣,归无馀资,可以知其耆艾守节不衰也。
党侯讳光嗣字明远
曾大父讳素。
大父讳宣,秘书省著作佐郎
父讳武,西头供奉官,赠右屯卫将军
涣等将以某年月日葬君于河中府河东县之原,而乞铭于修水黄庭坚,实为之铭。
铭曰:
党侯绳绳,持廉好清,由微小吏,以至专城。
节不衰止,身未耋老,天夺之邪,而丧其宝。
河东之原,宜柏宜松,坎其阻深,作侯寝宫。
我为铭诗,式告无期,曰此廉吏之丘,勿坏伤之。
《山谷全书·正集》卷三○。
光嗣太傅太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武溪集》卷一一
敕:夫德之所积,其流必广;
善之所钟,其后必大。
故挹其流者知其源,用其后者显其祖。
此国家训人之道,臣子兴宗之美也。
某官祖某,五代之季,养志丘樊,荣利内恬,羽仪外戢,位不充于当世,福乃流于后昆。
子舍称贤,先朝倚之为栋干;
孙谋袭美,冲人用之为股肱。
顷贰枢庭,已彰懋绩,参持国柄,再伫明谟。
爰念世劳,用推祖阀,大门之懿,奕叶可称,俾繇帝傅之崇,式进师臣之秩。
漏泉垂泽,聿备徽章。
可。
筠州洞山普利禅院传法记景祐五年正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武溪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近世分禅、律为二学,其所居之长,禅以德、律以亲而授之。
以德者选于众,而归之者亦众。
夫言德者,非世所谓德也,以其等空妄、超渐次、出死生,可以为天人师者耳。
故祖祖孙孙,称佛嗣焉。
筠之望山曰新丰,洞有佛刹曰普利禅院唐咸通中悟本大师始剪荆而居之。
悟本得心印于药山俨得于云岩晟得于石头迁得于青原思,思得于曹溪能,是为六祖
释迦如来二十九世而至达摩传中国,五世而至曹溪,又五世而至悟本,凡三十九世矣。
悟本之即世也,得法而去者,道全中山道虔居青林,相继来嗣之。
悟本又传曹山寂传道延,居鹿头。
道虔卒,鹿头又续之。
鹿头延卒,其门人惠敏袭之。
惠敏卒,嗣和尚自净业来继之。
李氏之称国主也,觉海尊师启大道场于金陵之报恩,其嫡曰文坦,被黄纸诏书,赐号大沙门,来统之。
云门真禅师之上足曰清禀,亦奉主命来后之。
卒,而豫章彦闻因之。
及彦闻而衰矣,辄以院付其徒,檀越不可,乃疏请九峰守诠绍之。
九峰亦本境之名蓝也,移法席至是山。
五年,复为庐山栖贤所请而去。
曲江晓聪传合淝自宝又传曲江,绳绳兴之。
师得法于黄梅,与皆云门之嗣孙,自悟本,或绝或承,凡十三代。
徙栖贤,黄檗,自已上,皆终焉。
悟本讳俍价越州诸暨人姓俞氏,年十二,师事五泄
二十一,受具于嵩山律师
慕南宗之学,南游江湘,得云岩而事之终其身,毕丧而后去。
武宗之诏,遂民服隐于箕州
宣皇御宇,乃复僧仪,南至高安之所丰洞,邑豪雷衡之山也,见其泉石幽奇,乃曰:「此大乘所居之地」。
言于雷氏,雷氏施之。
初,山多蛇虎,师庵居一宿,蛇虎尽去,至今山无虎焉。
留居十八年,名声四传,来学者五百馀众。
坐谈立悟,虚来实去者,不可胜数。
名闻京师,天子赐咸通广福寺额并一钟焉。
寻以咸通十年三月顺世。
先期其日,期至而去,徒众环泣,师瞑而复觉曰:「心无所依,是真修行,何有悲喜?
勿惊吾也」。
为斋七日,乃具师食讫,沐浴安坐,歛容而化。
葬于山之阳,敕谥悟本大师,塔曰惠觉之塔。
师能攻苦率众,衣无䌽,卧无褥,炉无炭,室无烛,故后世以简约相承焉。
集《大乘经要》一卷,行于世。
中山全姓宣氏,常州人,以其尝居隽水之中山,故号中山和尚
中和二年镇南节度使钟传实召以来。
景福二年,避寇于分宁制置戴尚书迎居龙安院,明年坐亡于龙安,归葬寺之东。
青林虔姓陈氏杭州馀杭人,初谒悟本悟本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
广明初南郑,遇贼巢之乱,驾幸梁、洋,时有中贵人姓第五者,见师,瞻视良久,曰:「此是法王,非同龙象也」。
自汉东之青林,亦钟镇南召之。
天祐元年灭度,门人录其语三百节,为《玄机示诲集》。
鹿头延姓刘氏,福州长乐人江南武义二年,自鹿头至,凡三年而示寂,全身瘗于寺南,赐谥洪果大师,塔曰惠光之塔。
姓李氏华阳人,从洪果来,及其终而代焉,保大六年,迁化。
姓周氏,同郡高安人金陵召见,深加信重,乾德二年顺寂,塔于惠光之北。
坦姓吴氏,建州建阳人,李主以其国命命之,凡四年而终。
姓李氏泉州仙游人,李主召入澄心堂,集诸方语要,凡十年,又俾来继坦焉。
彦闻以疾而间其位,故衰,凡三年而卒。
金陵人,自九峰来居,五年,大壮其栋宇而新之。
既赴栖贤之请,以首座聪嘱檀那及其众,众从之,请于州,州从之。
姓杜氏大中祥符三年,实应是命,于山之东北,手植可万株,凡植一株,坐诵《金刚经》一卷。
自称栽松比丘,今号其地为金刚岭云。
临终而让,如之始。
之终也,遗诫于其众,无服衰绖,哭泣吊慰,一切绝之。
其寺之再兴也,始缉之,又能经纬,至宝而纪纲大备焉。
姓吴氏,开堂十六年,未尝出院门,自江湖之南及岭之南,二十馀州闻其名者,岁奉钱共数十万以供其堂,其为人信向如此。
种杉万株,皆手自培斸。
同郡有黄檗山某院,唐裴丞相休之功德院也,岁入丰而主者侵牟之,众食不足,思有德者为之长。
景祐四年,自太守而下,列名请其行,又俾其自择人而付之,得焉。
黄檗未十日,四方至者仅百人,盖其道可师者邪。
姓某氏,亦能守宝之规而不敢加焉。
某上书失职,来是郡,得其传法之次叙而记之。
景祐五年龙集戊寅正月日记。
锦谷懒翁作马溪清虚像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松隐文集》卷二九
稽首妙通,天人矜式。
马溪道成,神化应迹。
清虚光嗣,两宫咸识。
孤云不留,复归修息。
二仙英举,绘素连璧。
一止一鸣,惟道惟德。
惠严禅院法堂记元丰二年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吴都文粹》卷九、《吴郡志》卷三五、《吴都法乘》卷一○、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三、道光《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一○、《昆山县志》卷一○
昆山县治之东,有禅院曰惠严。
始,唐末嗣禅师以佛学名一时,故镇遏使刘璠为建院以处之。
嗣师既去,其徒以世及续居者百五十馀年,屋老而敝,徒不能葺。
熙宁四年,主僧惟己请如嗣师故事,复以院,待学众之来游。
县以闻州,命选于众,乃得惠元禅师,畀以住持。
于是四方之士不期而自集,一境之民不言而心化。
因相与视其屋,则又皆曰:「此岂人法之所宜者」?
遂谋新之。
乡人闻命,乐输以助。
先为法堂、寝室,凡二十楹。
始事于元丰元年之秋来岁仲夏二日毕工。
师曰:「不与俗交,非兴化为人也,则记其事,以慰作者之勤,其得已乎?
而法堂、寝室,岂特以休耆寿者之身,佛之法传乎其中矣,非知吾法者不能为也」。
以书属余,曰:「幸为记之」。
予闻释氏之书曰: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则摄一切法。
释氏之言心法如此,则吾先圣人所谓天下之至神者是也。
夫心之为物,微妙寂通,故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不古不今,神而无方。
信乎广大高明,超于名迹,岂言与书之所能尽哉?
是以学者欲其深造于道而自得之也。
当梁之世,释氏之教最为盛时,然学其法者亦泥于言,学其书者亦忘其真。
天竺之师达摩,始自其国来。
其晓人也,直示道心,使之研几见独,尽豁幽滞,则广大高明,皆我固有。
岂如老身穷年,敝精神于名迹而已者乎!
于斯时也,道之不明久矣,闻其风悦之者六通四辟,如醯鸡之发其覆,而见天地之大全。
虽中国之士大夫,欲息于道者,亦从之游。
故传其法者,所居而众至,所教而诚服。
待人之饷而后食,待人之衣而后衣。
或汎求于人,而人亦不以为厌也。
其居之至,则崇栋广宇,极于壮丽,敝则众相与新之,而人亦不以为侈也。
盖闻其道而心化者,皆将虚己以游于世,则其骄吝之意消,而能尊道轻财,固不足言也。
惟此堂室,师之居此,湛兮渊静,廓然朝彻。
资道之侣,遝至而时集,显问于堂,密叩于室。
宜其迷者自觉,疑者自信,神悟心照,不知其然。
堂室虽无与于人法,亦人法之所依也,则作而新之者,其泽岂易竭哉!
时元丰二年八月初一日常州团练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充曾州州学教授曾旼撰。
给事中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嘉祐七年十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四、《文章正宗》续集卷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三续古文奇赏》卷二四、《文编》卷六二、《古文渊鉴》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同群牧使上护军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公者,尚书工部侍郎、赠尚书吏部侍郎讳勖之子,兖州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赠兵部尚书仁玉之孙,兖州泗水县主簿光嗣之曾孙,而孔子之四十五世孙也。
其仕当今天子天圣宝元之间,以刚毅谅直名闻天下。
知谏院矣,上书请明肃太后归政天子,而廷奏枢密使曹利用、尚御药罗崇勋罪状。
当是时,崇勋操权利,与士大夫为市,而利用悍彊不逊,内外惮之。
尝为御史中丞矣,皇后郭氏废,引谏官、御史伏閤以争,又求见上,皆不许,而固争之,得罪然后已。
盖公事君之大节如此。
此其所以名闻天下,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终于大位为天下惜者也。
公讳道辅字原鲁
初以进士释褐,补宁州军事推官,年少耳,然断狱议事,已能使老吏惮惊。
遂迁大理寺丞,知兖州仙源县事,又有能名。
其后尝直史馆待制龙图阁判三司理欠凭由司登闻检院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
而兖、郓、御史中丞皆再至。
所至官治,数以争职不阿,或绌或迁,而公持一节以终身,盖未尝自诎也。
其在兖州也,近臣有献诗百篇者,执政请除龙图阁直学士
上曰:「是诗虽多,不如孔道辅一言」。
乃以公为龙图阁直学士
于是人度公为上所思,且不久于外矣。
未几,果复召,以为中丞
宰相使人说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
于是人又度公且不得久居中,而公果出。
初,开封府士元坐狱,语连大臣数人,故移其狱御史
御史士元罪止于杖,又多更赦。
公见上,上固怪士元小吏与大臣交私,污朝廷,而所坐如此,而执政又以谓公为大臣道地,故出知郓州
公以宝元二年如郓,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于滑州之韦城驿,享年五十四。
其后诏追复郭皇后位号,而近臣有为上言公明太后时事者,上亦记公平生所为,故特赠公尚书工部侍郎
公夫人金城郡尚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讳宾之女。
生二男子:曰淘,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曰宗翰,今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
累赠公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而以嘉祐七年十月壬寅葬公孔子墓之西南百步。
公廉于财,乐振施,遇故人子恩厚尤笃。
而尤不好鬼神禨祥事。
宁州道士真武像,有蛇穿其前,数出近人,人传以为神。
州将欲视验以闻,故率其属往拜之,而蛇果出。
公即举笏击蛇杀之,自州将以下皆大惊,已而又皆大服。
公由此始知名。
然余观公数处朝廷大议,视祸福无所择,其智勇有过人者,胜一蛇之妖,何足道哉!
世多以此称公者,故余亦不得而略也。
铭曰:
展也孔公,维志之求。
行有险夷,不改其辀。
权彊所忌,谗谄所雠。
考终厥位,宠禄优优
维皇好直,是锡公休
序行纳铭,为识诸幽。
司农卿分司南京陈公神道碑嘉祐七年十二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一、《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八、《文章正宗》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司农卿分司南京陈公,既以嘉祐七年九月某甲子葬开封府祥符县西韩村皇考魏公之茔,至十二月,公子世范等乃来求铭,以作公碑。
盖公昆弟皆从先人游,而某又尝得识公父子,故为序其实而系以铭。
序曰:公讳某,字良器
以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卫国公讳嵩者为曾祖,以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燕国公讳光嗣者为祖,而尚书左丞集贤院学士讳恕之子也。
左丞真宗时参知政事,后以其子岐公之贵,而赠至太师尚书令中书令魏国公
公,岐公之弟也,而于魏公为少子,年六十八,以嘉祐七年六月得疾分司,而以乙巳弃世于陈州
阶至朝散大夫,勋至上柱国,爵至颍川郡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紫金鱼袋。
官终于司农卿,而所更者:秘书省正字太常寺太祝大理评事光禄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尚书虞部比部驾部员外郎郎中司农光禄少卿少府监
任终于知陈州,而所历者:监楚州衡州酒税,知衢州江山县,知南恩州通判江、扬、洪、庐、潭州,知衡州,监江宁府粮料院,知兴化军,知均州,判登闻鼓院,知曹州,判殿中省,知郢州郑州
通判扬州庐州,皆有所避不赴,知郢州则未赴而徙。
凡仕四十三年,盖其行事可记者众矣。
而公子所能记者,在江州,人大饥且疫,公为具饘粥医药,不足则取庐山诸佛寺馀财以续之,所活以万数。
有盗刈人之禾而伤其主者,当死。
公曰:「古之荒政所以恤人者尽矣,然尚缓刑,况今哉」?
即奏贷其死。
洪州大水,城之不灭者十五,水得城窦以入,举城惶扰,不知所为,公豫具薪稿,不终日以塞。
州人德之曰:「无陈公,吾属如何矣」!
衡州之南,山广袤百馀里,与夷接境,大木蒙密。
中国人逋逃其中,冒称夷人,数出寇常宁诸邑
其酋有挟左道者,人传以为能致风雨,官军尤惮之。
公诱以恩信,则率众数百来自占。
已而与其甥亡去,又将为寇,州人皆恐,公设方略,以一日捕得杀之。
天子赐诏书奖谕,公因图上山川形势攻取之策,以为「贼今不除,党附日众,夷人谓中国无能为,必出助之。
可须农隙发千人,使操斧斤,随以强弩,斩木除道,则贼失所恃,不攻而自穷。
又出其材,可以佐经用」。
奏未报,转运使害其事,劾公擅击断,不听用佐吏,又尝称病,不自祭炎帝,公坐此罢。
州人乞留不得,而贼果侵寻不制,朝廷出使,发兵击之,数年然后定。
兴化进士,就乡举者常八九百人,而学舍弊小无文籍。
公至则新而大之,为之购书,而国子之所有者皆具。
均州汉上舟子,数溺商旅取货财,而以险为解,公捕案置法,因取近滩数家除其徭,使表水险,涉者因此得不死。
曹州多盗,亡命之尤凶强者七十馀人,公集重购,得之几尽。
又修律令五家为保之法,故盗往往逃去之它境。
盖公施于政者能如此。
公尝为书十二篇上之,曰《国政要事》,其说多听用,而中书欲迁职事以奖之。
公乃自言:「外祖王氏葬扬州,无主后,愿除淮南所当得之一官,以往视其丘墓而已」。
岐公之葬也,天子自曹州召公归襄事,特诏许公升殿。
谢岐公遭遇始终恩礼之厚,因乞御篆岐公之碑首。
上为动容,赐其首曰「褒忠之碑」,而公终无一言自及。
分司,无田园,僦官屋以居,自为棺歛葬埋之制,趣于俭而已。
少长好书,以至于老,于篆籀尤善。
有集二十卷,其文能世其家者也。
夫人冯氏,江南李氏时宰相延己之孙。
子男五人:世范,前商州洛南县
世安,前广州新会县
世修,大理寺丞
世永,将作监主簿
世弈,太常寺太祝
女四人:长适大理评事安期,次适右班殿直王允懿,次尚幼也。
陈氏,太丘长讳寔之后,故其望在颍川,而世居洪州南昌县,当唐末五代之乱无仕者。
公布衣起闾巷,明敏谅直称天下,仍父子执国柄,而至岐公尤盛。
公于仕尝龃龉,然尚至九卿,以荣禄自终。
太丘之仁,隐阨于一时,而纪、谌、群、泰贵显者数世,岂魏公之先,遭世不治,亦有潜德晦行如太丘者乎?
不然,何其后世之兴如此?
是故不可以无铭也。
铭曰:
虞宾夏商,其后为陈。
屡绝复封,以承圣人。
太丘,弃时就德。
诒禄魏、晋,子孙世食。
既又困穷,乃生魏公。
魏公之出,魁名硕实。
有公有卿,馈祀其室。
公则盛矣,天子所思。
绳绳维卿,亦显于时。
治官牧民,入出具宜。
胡公之虚,太丘之里。
两有州国,绍荣本始。
归葬浚郊,皇考在前。
峙此铭诗,为告新阡。
论荐举劄子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一、《高峰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九
臣近具奏,愿陛下兼收天下之才而并用之,无内外彼此之间,自然朋党之名泯,而异同之论熄,人知尊君亲上,而风俗以厚,诚治道之本也。
然天下之才,陛下深居九重,亦安得而尽知之?
执政大臣容有所不知,而况陛下乎!
臣窃考祖宗之时,尝数诏近臣、尚书翰林学士给舍等,各荐举人材,省部诸郎亦间许二人共举一人,节度使、留后、观察使每各举二人,防禦团练使刺史亦许举一人,则知所搜访广矣。
淳化五年,尝诏宰相吕蒙正等各举有器业可任以事者一人。
至道二年,又诏宰相张齐贤等各举晓钱谷朝官二人。
蒙正尝奏曰:「臣备位宰相,可以进退百官,今独一二人,是示天下隘也」。
太宗不听,遽诏史馆检讨故实,谓蒙正曰:「虞丘子举孙叔敖狄仁杰自荐其子光嗣,何谓无此」?
蒙正于是奉诏。
臣窃以为,太宗岂不知人主论一相进退百官之说,殆欲示至公于天下,消党与之疑于冥冥之中,是乃所以爱护大臣之意。
陛下傥以臣言为可采,愿遵祖宗故事,诏中外各举所知,时加亲擢,则庶寮无附上之嫌,大臣免招权之谤,而海内亦莫不归心于陛下矣。
岂不韪欤!
韩熙载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三、《攻愧集》卷七八
杨行密之据淮南,一传渥,再传隆演,徐温已专政矣。
九年,始进隆演为吴王而建国。
天祐十六年,始即吴王位,改唐之天祐为武义元年
又传至溥,改元顺义,拜左丞相,其子知诰左仆射
六年岁在丙戌虽在金陵制朝权,而政已归知诰,立延宾亭以待士,四方豪杰归之。
时中原多故,名贤宿德皆亡身归顺,此正熙载投吴之时也。
其父光嗣后唐明宗所杀,熙载方隐嵩丘,惧祸及而南奔。
所谓司空者,非知诰,而史传江南诸书不载其为司空
宋齐丘虽为司空,乃在太和六年岁在甲午,相去九年矣。
熙载文华擅一时,南唐谥以「文靖」。
此状虽挟战国纵横之气,不脱五季萎𦬼之体。
然词翰俱胜,惜乎生不逢辰,崎岖危乱中,自朱元之变,嗣主益忌北人,多酖之,遂至自污。
要其论议未曾少屈,信英物也。
想见分裂之时,南走北走之士类假此等文词以自见。
禅月贯休之投孟蜀,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亦此类耶?
召人承佃拘没到孙光嗣田诏绍熙二年六月十五日 南宋 · 宋光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四一(第六册第五八九四页)
平江府常熟县拘没到孙光嗣田六百一十五亩一十步,令提举司出榜召人承佃,岁收课子,以为赈济之备。
挽松江卫立礼 元 · 张仲深
七言排律 押麻韵
奕世簪缨夙所嘉,隐君德义愈堪誇。
赤心益解当忠国,素志兼承且克家。
蒐猎书林期汗漫,栖迟庐圃谢骄奢。
名尊二仲驰江右,瑞产双珠照海涯。
招辖每留贤者辙,脱骖曾赙故人车。
光阴迅速风前烛,事业浮游水上苴。
瞑觉华亭无唳鹤,窆看宰木有驯雅。
斧堂深瘗封侯骨,笥箧珍传拜相麻。
遗训自能光嗣业,丐铭行见发潜华。
淑人千古终胥忆,矫首云间一叹嗟。
宋故曾公承事墓铭淳熙十五年十一月 南宋 · 俞榓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大江以西,新淦称钜邑。
邑之右越江,有市曰界步。
人物繁夥,室庐相比,有广厦甲于其间,乃曾公栖息之地也。
公讳光嗣字照远,世本湄湘人。
大父禹,父舜义,俱有德,靡求闻达,晦迹不仕。
公才丱时,已知吾夫子之道。
年几幼学,遽丁怙忧,与一弟奉偏亲,尽孝道,谋治生理。
公雍容醇厚,于兄弟间尽友爱,母间言。
其后所恃复倾逝,公竭力以为襄厝之礼。
居无何,子孙俱成人,有受室者,苦所处湫隘不能容迹,公于是与弟析焉。
自更袒创恢其基,造一居,日徜徉于其间,绝无外慕,好善之心愈笃。
喜观梵书,虽经营生计,权子母制低昂,而未尝用一私意,悉付之公议。
乡党亲族之间,有窘迫不能自存者,公则损积以济之。
有幼孤弗克自立者,公则抚育而成就之。
及与人接,首务推诚,而无矜大之意。
雍雍怡怡,尽去边幅。
一言之出,洞见肺肝。
故远迩之士乐造焉,而公迎之亦无懈色。
至于有不意而以壤地求售者,公则倍价而偿之,不起兼并之意,寖致屋润,其与不仁而富者,大有间矣。
岁在辛卯,适丁大饥,上设赏以劝人账济。
公独奋然言曰:「天菑流行,民罹其咎;
吾平生行己,以爱人为本,事势如此,岂可坐视之死而不救,奚待诱劝之及而后为之哉」。
遂首捐私财、发私廪以赒给其饿莩,由是就食者众,获免填沟壑者不可枚举。
非公平时乐善尽诚,轻财重施,曷能是耳。
而又性不喜争,教子弟有法,谋猷措画,俱有条理。
每导子以儒业,继复教之谋生,为子者亦翕然从之。
卒致内外协和,上下整肃,而家道日隆。
公目击之,宜无憾矣。
公享年七十有四,于淳熙十年四月初七日捐馆。
临终时属其子事,秩然不乱,兹由喜释氏教,理性明耳。
公娶同邑安氏。
子三人:之纲、之纪、之卲,而第二子先公而殒。
女四人:适进士俞文修、习邦瑞、俞榓、杨谦德,而第四女及文修、邦瑞皆早世。
孙男四人:大明大有、大受、大椿。
孙女八人。
曾男孙四人,曾女孙四人。
五年,其孤卜以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己未,安厝于安国乡四十七都西归里雷家冈之原。
坐艮震向庚,龟既食墨,乃属榓叙其行事。
榓也,义诚半子,见公之施设,聆公之议论,详且悉矣,非道听而涂说,姑摭其实而纪焉。
虽然,公之殁,井里之人无不悲伤而叹息,以为善人,而天不慭也。
敬为铭曰:
行藏素履悉本诚,推此接物无隐情。
复韬德行胸襟宏,世间宠辱有若惊。
庭阶喜争荣,肯为义种与笔耕。
不羡遗夫金满籯,异时必欲蜚英声。
雷家之冈宅兆成,掩蔽景凄清。
切莫剪伐任繁生,万有斯年知令名。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